时间:2025-08-27 15:36 来源:渭南日报
在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征程中,潼关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坚定信念、砥砺前行,深入贯彻落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价值追求,将行刑反向衔接工作作为强化法律监督、破解“不刑不罚”难题、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潼关县人民检察院通过聚焦内部业务融合、深化外部协同联动,着力构建“案件移送—审查研判—检察监督—结果反馈”的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无缝对接闭环机制,让每一起不起诉案件都能实现“刑事追责”与“行政惩戒”的有效衔接。据统计,该院行政检察部门共审查办理行刑反向衔接案件8件,依法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意见5件,推动行刑衔接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切实维护法律权威与社会公平正义。
精研业务强基础,提升监督精准性。潼关县人民检察院积极组织刑事检察和行政检察干警,深入学习最高人民检察院及上级院的相关文件精神、典型案例以及《人民检察院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指引》,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方向。围绕“帮信”、轻微伤害、破坏环境资源等高发领域的执法规范,借助检察委员会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深入钻研办案流程、监督要点和证据标准。通过强化分类研判与精准学习,统一办案思路和监督尺度,夯实高质效办案的业务基础,让每一次监督都有理有据、精准到位。
优化机制促协同,强化内部衔接力。在内部机制建设上,潼关县人民检察院建立起行政检察牵头抓总、刑事检察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通过细化案件移送范围与标准,确保不起诉案件“应移尽移”。案件管理部门利用后台数据监测,定期督促提醒,保证所有不起诉案件都能及时移送。对于刑事检察部门拟作不起诉的案件,行政检察部门干警通过列席检察委员会,提前熟悉案情、研判证据、明晰处罚依据,为行刑反向衔接打好基础。同时,健全刑事检察与行政检察部门之间及时沟通和结果反馈机制,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结果后,第一时间向刑事检察部门反馈,保障内部协作流程顺畅、高效运转。
深化联动聚合力,增强外部协作性。充分发挥与潼关县人民政府会签的“府检协作”机制作用,加强与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行政机关的常态化沟通协调。就案件移送标准、证据移交规则、信息共享、处罚必要性及量罚尺度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凝聚各方共识,统一执法司法尺度。制发检察意见时,同步移送不起诉决定书及相关证据材料,使行政机关能够全面掌握案情,为依法精准处罚提供充足依据,有效避免出现“不刑不罚”或“过罚不当”的情况。针对需要异地行政机关处罚等复杂情况,积极争取上级检察院的支持。比如在办理1件需异地省级处罚的案件时,办案人员扎实取证,并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最终促成陕西省人民检察院与该省级部门会签协作机制,成功破解跨区域衔接的难题。
坚持跟踪问效,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潼关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全链条监督、全覆盖问效”,将行刑反向衔接工作作为行政检察履职的重点内容。通过定期走访相关行政单位,对行政案件的立案、处罚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借助行政机关的反馈及时了解检察意见的落实情况,形成监督闭环。同时,强化对行政违法行为的监督,将行刑反向衔接与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有机融合,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有力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从源头上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潼关县人民检察院今后将持续深化与潼关县人民政府的“府检协作”机制,进一步把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嵌入社会治理关键环节,以更精准的监督、更高效的协作、更严密的闭环,扎实做好刑事案件不起诉后的“后半篇文章”。通过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拓展衔接领域、强化跟踪问效,着力提升行刑反向衔接工作质效,推动行政检察工作与法治政府建设同频共振,为潼关县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屏障、贡献检察力量。
编辑: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