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高点定位,全力打造便民服务品牌。县上明确了“一年规范基础、两年创新提升、三年品牌突破”的总体目标。一是高位统筹推进。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认真总结潼关户籍改革典型经验,按照“能进则进、应尽必进”的原则,推动各类公安业务入驻县政务中心,实行集中授权、集中管理和集中办公,着力打造全市领先、全省一流的县域公安政务服务新模式。二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公安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行政审批事项进大厅改革协调小组,抽调局指挥中心、政治处、治安、禁毒、交警等部门业务骨干,统筹研究推进进驻大厅具体事项。三是科学设置机构人员。详尽梳理窗口便民服务“堵点、痛点”,打破部门体制壁垒,成立全省首家县级公安便民服务中心,将户政、交警、治安等36项行政审批事项融合为一,实行统一管理。通过交叉授权、全科业务培训,使每位民警都能够办理窗口所有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窗口占用警力从改革前的32名下降到改革后的20名。
(二)贴合民意,全力打造便民服务亮点。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推出多项公安政务服务新举措,叫响潼关公安新品牌,让潼关百姓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一是率先在全省打造“免费户籍窗口”。在前期免除补办户口准迁证、补办户口迁移证、补领居住证、首办居民身份证等证件工本费的基础上,从今年6月1日起,免收群众办理临时身份证、更换、补领户口簿等费用,并提供免费复印服务。目前累计为办事群众节约办事费用20余万元,除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的按相关规定收费外,其余户籍业务不再收取工本费用。二是率先在全省推行刷脸办证业务。针对以往群众因忘带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无法一次办理问题,便民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并用足科技手段,在全省率先推出“刷脸办”服务,群众只需通过窗口摄像头“刷脸”识别,就能完成个人的身份信息认证,正常受理相关业务,实现了“无证可办事”,最多跑一次。三是率先在全省开通惠民暖警双向服务。针对民警日常工作繁忙,工作生活难以兼顾的问题,积极对接中心35家单位,熟悉掌握283项业务办事流程及手续,依托潼关公安微信群,为广大民警辅警及家属提供咨询、帮办、代办服务,第一时间把咨询结果、办理手续反馈到民警及家属手中。四是率先在全省建成短信提醒平台。为有效解决领证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公安便民服务中心率先建成全省首个证照领取短消息提醒服务平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提醒”,实现群众身份证到证通知和机动车牌照到牌通知“一键式”操作,使居民证照领取时间从以前的一个月缩短至7个工作日。自平台建成运行以来,已累计向5000余名办证群众发送了领证提醒短信。五是率先在全省公安与环卫部门合作建成失物招领平台。为帮助市民在丢失物品后第一时间能够寻回失物,公安便民服务中心与县环卫局协作,充分发挥“环卫拾物”“公安找人”的优势,合力打造“失物招领平台”,在县人民之家设立失物招领窗口,丢失物品的市民,可以通过关注“潼关户政”微信公众号寻求失物信息或致电咨询。六是率先在全省开展假期免费办证活动。及时与省厅、市局沟通,在全省推出中小学生假期免费办证活动,通过合理安排警力、增加办证窗口、开展延时服务等措施,先后为中小学生免费办理身份证6000余件,节约办证费用12万余元。七是率先在全省推出“出诊式”服务。针对孤寡老人、长期卧床病人和行动不便群众,精心打造流动户籍业务,为特殊人员提供预约登记、上门拍照、送证到家等一系列“出诊式”服务,远到山东济宁、省会西安及榆林、宝鸡等地,近到潼关敬老院、救助站以及偏远山村,先后上门服务100余人次,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三)便民惠民,以更高标准赢得群众满意。以“零推脱、零耽误、零差错、零积压”为目标,不断提高服务的效能和效率。一是群众诉求“零推脱”。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责任制”等窗口服务制度,建立值班长实时跟踪检查、每日晨会通报、每周例会推进等常态机制,对群众的急事难事快速受理、规范办理、高效处理。二是申请受理“零耽误”。开展材料“预审查”服务,由工作人员对申请人的每份材料认真审查核对,查漏补缺,做好复印、签字等准备工作,确保群众一次办结。三是数据质量“零差错”。在填表桌、受理窗口和缴费处分别给予人工提示,提醒办事群众填完表、回执单签字前、缴费时都要认真核对姓名、性别、证件种类等,严防发生错证。四是高效运转“零积压”。剥离中心所有民(辅)警非窗口业务和勤务值班,中心实行24小时备勤、节假日预约办理等工作机制,复核审批人员采取流水式作业、分类办理、急难件加速等方式,确保办理工作零积压。
(四)规范管理,以更严要求打造全优服务。把规范管理作为高效服务的制度性约束,以窗口练兵、警星评比、常态监督为抓手,全力推广优质规范高效服务。一是开展窗口民警大练兵。充分发挥中心“陕西好人”“渭南标杆”“三八红旗手”“潼关好青年”等模范典型示范效应,对窗口工作人员集中轮训,适时开展“实战”训兵、岗位练兵、作风练兵,使中心全员由“专科医生”向“全科大夫”升级,由 “单部门办理”向“多部门协同办理”转变,真正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二是开展“三颗星”评比。专门制定了《岗位明星评定办法》,从业务素质、遵章守纪、主动作为、服务质效、社会评价等方面入手,开展每月业务技能星、劳动纪律星、群众满意星“三颗星”评比活动,并将评比结果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形成了你追我赶、晒比拼超的工作氛围,调动发挥了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开展常态化监督推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规范行政审批服务,整合公安机关内部监督合力,将审批和服务事项的办理、监管纳入警务督察的监督范围,定期组织督察大队开展监督检查,切实改变以往“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做到“简政不减政,放权不放任”。
二、当前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潼关在深化公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虽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但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是体制不顺管理难。2017年,先后有户政科户籍窗口、民爆窗口、车管所窗口、违章处理窗口等12个公安窗口,进驻县政务服务大厅,但各窗口民警各自听命于各自上级,管理上存在诸多不便。
二是一警多能事务杂。公安窗口民警不仅承担窗口服务群众任务,还要承担相应所队业务,导致窗口民警身心疲惫,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三是人员不稳压力大。公安窗口人员分为正式和临聘两种,对于窗口聘用人员,因福利待遇偏低,基本上工作年限不会太长;正式民警通常虽然在窗口工作时间较长,但也存在着职务晋升空间小、政治待遇也偏低等问题。
四是窗口设置需优化。由于公安各业务窗口未能充分考虑业务量、便捷度和群众意见等综合因素,没有设置公安专区,标识、服装不统一;公安窗口与其他单位窗口穿插设置、混合办公,存在严重的一机两用和泄密隐患。
五是经费不足工作难。由于各所队办公经费有限,普遍存在优先保障打击职能经费,窗口所需经费能省则省,窗口办公经费无法长期保障,各项惠民、便民措施大打折扣。
三、深化公安行政审批改革的意见建议
在进一步深化公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要积极创建依法行政、透明高效、服务优质、公正廉洁的新型公安行政审批管理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按照“业务全进驻、审批一站式、办理通办化”的原则,大力实施简政放权、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加快推进县级公安政务服务标准化、智能化、便民化进程;积极组建公安局正科建制的便民服务中心,人员由各相关科所队抽调,整建制进驻政务大厅,以便统筹协调各项公安“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生效,全面推动公安行政服务职能转变。
二是业务应进全进。由县公安部门主要领导牵头,成立由指挥中心、交警、治安、户政、出入境、网安、禁毒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统筹所有公安行政审批业务全部进驻政务大厅,协力解决警种部门资源分散、集中而不集约的难点问题,切实剥离工作人员非窗口业务任务,将驻政务大厅部门工作人员日常管理考核统一归口便民服务中心,全力保障公安行政审批业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高效。
三是优化岗位设置。牢固树立公安优良窗口服务形象,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公安专区,强化警种协作及信息共享,实现各业务办理一站到达、一站受理、一站办结,有效避免群众找不到办理部门、不懂得网上操作、反复咨询跑路的现象,真正便民利民、服务人民。
四是配齐办公设备。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公安业务自助服务区,配备自助签注机、交通违法查询电子触摸屏、交管自助拍照机、身份证自助拍照受理一体机等设备;选派导办员和帮办员,由导办员负责解释疏导人流至自助区,帮办员手把手帮助操作办理业务;打造公安便民流动服务队,配备专门车辆及设备,为特殊人员提供预约采集信息、上门办证、服务到家等一系列“出诊式”上门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五是加强经费保障。设立公安便民服务专项经费,以打造“免费公安窗口”服务品牌为己任,逐步推出身份证免费、临时身份证免费、户口本免费等普惠政策,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六是擦亮服务窗口。加强民警职业道德、律己自觉性教育,创建“人民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完善学习制度和健全长效机制, 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增强窗口民警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升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畅通诉求渠道,定期收集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凝聚监督合力,自觉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激励民警能做善成,创经验、出亮点、争先进,争做县级公安政务服务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