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渭南政法网首页 平安韩城网临渭政法网华州政法网华阴政法网潼关政法网富平政法网蒲城政法网白水政法网澄城政法网大荔政法网合阳政法网

首页潼关政法 >正文

潼关县打造“综治中心+网格化+智慧化”模式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时间:2021-12-08 08:48 来源:潼关政法

近年来,潼关县依托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体系及智慧化平安建设,建立起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大治理”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营造了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创新思路,推进综治中心规范标准化建设

一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成立由县委政法委书记任主任的县级综治中心,明确了县级综治中心"一办两厅三部",组建了"三个专项组",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5个镇(办)成立了镇(办)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镇级综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治中心,设立了"两室一厅一平台",设主任和常务副主任各一名,抽调专职人员3-5名,负责镇级社会治理方面的日常业务。在28个村(社区)成立村级综治中心,设立了"四室一窗口",监委会主任兼任中心主任,监委会委员为专职工作人员,统筹驻村(社区)民警、网格长、网格员、调解员"红袖章"志愿者等基层综治力量,共同负责村(社区)社会治理方面的日常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二是创新社会治理服务平台。立足县域实际,将县综治中心定位为全县社会治理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具体负责全县综治工作的指挥、协调、调度等工作;将镇(办)综治中心定位为基层治理枢纽平台,整合基层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基层政法资源,发挥实战应用作用;将村(社区)综治中心定位为一线实战平台,发挥“前沿哨所”作用,基本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会治理网络,紧盯与群众联系紧密的社会治安、矛盾纠纷、便民利民等突出问题,发挥社会治安联防联控、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重点人员联管、基层平安联创等职能作用。在秦东镇四知桃林寨村建成全县首家村级社会治理中心,全力打通了政法综治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四知村成功入选了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三是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制定完善了《潼关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实施方案》,建立了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绩效考核办法、奖补资金和人员工资发放办法,以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访调对接、听证评议、群众说事议事等一系列制度,将村级综治中心主任待遇提升至村(社区)两委副职同等待遇,工作人员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贴,并实行每件50到500元的矛盾纠纷调解案补,解决了基层社会治理“有人干事,安心干事”的问题。

整合资源,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开展城区治安巡防,建立巡特警大队、治安大队、交通警察大队、城区派出所包片民警多警联动,分片包干,昼夜巡逻机制,构建三级巡防网络,打造城乡24小时网格化巡防体系;推行镇、村、社三级网格化管理,将片区民警、基层人民调解员、法治宣传员、禁毒专干、交通安全协管员、残疾人专干、环卫保洁员等人员全部纳入网格员队伍,采取“1名网格长+N名专职网格员”的模式;加强网格资源配置,把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下沉网格,构建“纵横交错、分片包干、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的长效管理体系,打造一体化网格员队伍。截至目前,全县28个村(社区)共划分641个网格,共有网格员1525人,并常态公示网格服务信息,准确标识网格员身份,推动“五方力量”参与社区网格服务。网格员充分发挥前端感知、信息采集功能,发挥防范风险、矛盾化解功能,发挥政策宣传、舆论引导功能,发挥整合资源、组团服务功能,把网格打造成居民工作最前端的“哨岗”,全面提升网格服务管理效能,为居民群众解决了许多揪心事、烦心事,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统筹整合基层综治力量。基层派出所、法庭、信访、司法、民政等综治力量,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利用各方资源和独特优势,形成全县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合力,今年以来,全县共组建“红袖章”志愿服务队32支,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6件。常态化做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在管社区戒毒67人、社区康复120 人,在册社区矫正43人,全面建立三级以上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五人管控小组”,夯实管控责任,有效预防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件9起,全县治安、刑事、伤害案件明显下降,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是运用“网格化+12345”联动治理。聚焦12345市民服务热线,创新“网格化+12345”融合联动模式,成立县民生问题快速响应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县“12345”热线服务中心,整合全县各“123特服号”及诉求受理、任务分配、咨询投诉等功能,统筹集成公安天网、交通运行、城市管理、旅游服务等系统平台数据;制定《民生问题响应单》,梳理《服务群众任务分配清单》,建立权责事项、责任单位、责任人员网络体系;按照服务群众分配清单,理顺工作流程,完善办理制度,建立六项机制,形成12345平台转办问题“交办、督办、反馈、评价”闭环工作体系,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

完善机制,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一是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成立县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办公室,分别在县法院和县信访局,推动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顺利开展;搭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平台,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诉讼服务中心和诉前调解中心,配齐配强相关人员,健全完善制度,规范诉调对接流程;依托县调委会,建立调解专家库,和信访接待中心、公安110指挥中心对接,将非信访类纠纷、非警务类报警导入调解程序,规范访调对接流程、警调对接流程,充分发挥调解组织作用,全面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维护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是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长效机制。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建强镇(办)、村(社区)综治中心,形成综治中心加调委会组织、基层法庭、司法所、派出所人员构成基层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大格局;选强配齐镇(办)、村(社区)、职能部门专业调解队伍;在村级层面健全完善干部调解队伍考核、奖励、问责制度,强化奖惩,有效问责;在县级层面建立了首问负责制度、工作例会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分流交办督办制度、应急联动制度、考核考评制度等各项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在全省率先建成遍布城乡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立县镇村三级民调网络,成立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全县232名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建立“三级联动”调解机制。探索建立了“代表委员调解工作室”、金牌调解员“永侠工作室”;建立完善了县综治中心调解专家库,完善访调对接、警调对接、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推进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前沿阵地作用,使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最大限度减少“万人成诉率”。今年以来,全县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17件,有效预防民转刑案件13件,实现了平安建设由“救火”向“防火”的转变,做到了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智能联动,加快推进“平安潼关”建设

一是打造“互联网+”社会综治新模式。推行“互联网+政法”,开展政法单位“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活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县所有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成立了“12348”法律服务队,主动上门服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网上公安、微信微博平台,接受群众咨询、提供预约服务,全面推行阳光警务;全面推广窗口单位服务评价系统,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征集群众建议,架起一座警民沟通“连心桥”。公安局户籍中心、车管所窗口实行了电子支付和身份证、车辆牌照邮寄等服务;法院新诉讼服务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延伸服务至基层,为群众提供了更优质高效的政法服务;县未成年人法治安全教育基地成为智慧型法制教育基地,已经建成投用。

二是“雪亮工程”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加快“雪亮工程”建设步伐,全面构建融打、防、管、控、建于一体,全覆盖、立体化的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投资6300万元,在全县公共场所和交通要道新增球形摄像机83个,人脸识别系统10个,微卡口197套,高空瞭望系统2套,智能摄像机251套,整合一类视频监控资源838个,建成了覆盖城乡的“雪亮工程”监控系统,建成公安应用和综治应用指挥平台,综治视联网信息系统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县镇村全覆盖。通过将“雪亮工程”应用与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大数据系统和信息化手段,为社会治理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持、智能支撑,极大的提升了综治工作的治理和管控效能。今年来,通过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破获刑事案件48起,追查交通肇事逃逸案件15起,寻找走失群众6起,防范治安隐患23起,排查风险隐患7起,使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是聚焦智慧治理推进“平安潼关”建设。以“雪亮工程”为切入点,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综治信息化为支撑、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基础、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积极整合和凝聚平安建设和群防群治力量,运用“红袖章”平安志愿者巡逻队,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形成了具有潼关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截止目前,以“雪亮工程”为支撑的110指挥中心、交通指挥中心、县级综治指挥中心和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已全部投入使用,初步搭建起了潼关智慧公安、智慧司法、智慧法院的智慧化信息平台。与此同时,还加快了与全县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政务等全县各部门智慧平台的融合联动、信息资源互联共享,打造了综治平安智慧治理的“潼关样本”。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基层社会治理不能仅仅考量经济发展水平,更要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治理有效”的根本目标能否实现,群众最有发言权。通过综合治理,潼关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逐年上升,由2017年的93.53%,2018年的94.82%,达到2019年的96.05%,2020年的97.57%,位居全市前列。经验证明,只有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从体制机制上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才能有效解决平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推动平安建设取得新进步。


编辑:陈冰娟

返回网站首页

法制网